2007-03-01

賣設計要忠於選擇 -轉載蔣友柏2007-01-22

到今天,還是不斷會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在台灣「選擇」創立設計公司?
「我喜歡有設計感的東西」,這個理由夠不夠?大部分的記者朋友聽到都覺得,那是不能相信的『場面話』!曾經有記者早就預設好立場,一直套話,想引導我的回答,類似像「以我投資銀行的經驗,我相信設計是下一個台灣的半導體或IC設計產業!」般的高瞻遠矚,英明睿智。要我回答那種回答,那才真的是『場面話』!

全世界投資銀行把焦點放在亞太國家與中國,但是沒人會投資亞太地區的設計公司,近年被投資或併購的是IDEO與Frog Design之流,不是亞洲的設計公司。所以大家看到的歐美設計產業光環與獲利,短期不會發生在亞太地區。這或許也正是我選擇設計業的原因,如果我能靠自己創立一家設計公司,在大中華成功,那才真的能證明我自己的價值。
到頭來,選擇設計產業就真的就是「自己的選擇」,我是如此,台灣設計師也應該是如此。重點不是一開始的選擇,而是忠於自己的選擇。如果了解在亞太區創設計公司或當設計師幾年內不會賺大錢,還決定留在設計業,那就要清楚,「賣設計」,為了實踐自己最初對設計的選擇與熱情。

賣設計的關鍵三,就是要忠於自己的選擇。許多設計領域的人無法推銷自己的設計,常因為他們沒有忠於自己的理念與選擇。台灣產業對設計師嚴厲的考驗,逼得很多人放棄堅持自己的理念。
這種放棄不僅在於部分客戶的目光淺短,更在於設計產業的不確定性。設計本質上充滿不確定性,設計師賣的不是客戶摸得到感覺到的實體產品,越是創新,技術與生產挑戰越大,最後逼得許多人承受不了這種不確定性而打安全牌,不敢冒險創新。從懷疑自己的選擇到放棄自己堅持的選擇,這是一種可怕的惡性循環,放棄自己的選擇等於放棄創新。沒有了創新精神的設計,價值在哪裡?

就像以設計征服全世界Steve Jobs,曾經因為Apple II被罵到臭頭的下台。從Apple第一代到今天的iPhone,Jobs即使在被打擊成過街之鼠時,也從沒放棄他對設計與科技產品的熱情。至於時尚設計界,最戲劇性的例子,大概就是Isaac Mizrahi這個在90年帶被美國好萊塢捧上天的金童設計師。他成名前從平價成衣設計師到Calvin Klein助理都做過,爆紅後成立自有品牌,贏得好萊塢一線女星如瑪丹娜等的熱愛。

最後該品牌卻因為幕後大老闆香奈兒抽銀倒閉,新聞還上了紐約時報頭版。接著他委身形同美國佐丹奴的Target成衣,負責"設計師"系列的產品。Isaac以前設計的高級服飾一件甚至高達十幾二十萬台幣,到了Target變成一件千元有找的襯衫或裙子。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表示他沒有設計上的水土不服,祇是布料成本差了數十倍。終於,去年新金主看上他,為他在全美五大城市設立Boutique Shop,今年二月Isaac將再度站上睽違多年的紐約時尚周的舞台。

在橙果,我們沒那麼偉大,我也不覺得橙果已經設計出顛峰之作,被稱讚的有一些,被人嫌的也有一些 。就像橙果MP3在我們焚膏繼晷努力後,因為許多外部因素造成市場反應不佳,讓全公司都陷入低潮。但是我們不想因為那些因素,或部分台灣廠商不願意在技術研發上突破,而放棄我們對於3C產品的想法。我們開始深化內部對設計後產品機構與模具的知識,後續也有一兩個案子也同樣碰到量產問題。直到有個神祕的國際客戶來親自拜訪我們,丟了一些設計要我們討論。最後我們一直努力將設計與消費者使用習慣結合,並在設計中帶入更多創新與趣味性的理念(我們就是這樣賣設計),得到了他們的認同。

這家客戶就是Intel,如今我們已經是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事業群在亞太地區的設計顧問,他們在美國的顧問是IDEO。有趣的是,Intel當初找上橙果時並不知道橙果到底是幹嘛的,他們只是請他們配合的一家模型廠,開出大中華地區有創意又有參與量產經驗的設計公司名單。這家模型廠之前被我們委託作了幾個客戶產品的模型,可能還覺得我們是個麻煩,因為我們只是他們很小的客戶,但是要求做的設計模型都創新到有些難搞。

當時覺得Intel的案子是天上掉下來的好案子,但是我們從單點案做到年約設計顧問服務,了解到這是我們忠於自我選擇才等到的好機會。畢竟在任何設計開始時,沒人知道案子會被稱讚或嫌棄,我們也只能堅持著自己的選擇。因為忠於選擇,雖然辛苦設計出來是有可能失敗,但是不忠於選擇,鐵定是失敗,賣設計也只是空想。

沒有留言: